祝福各位….
Parenting 教養
學習動機-自覺與自律
自學的涵義, 包括「自主」, 「自由」, 「自動」, 「自發」, 「自理」, 「自覺」,「自省」,「自律」。這八個跟自學相關的詞彙可以綜合成一個總結: 動機Motivation 一個人做任何事, 任何決定背後都有一個動機。那學習動機是如何產生的呢? 如果我們將「自主」, 「自由」, 「自動」, 「自發」, 「自理」,「自覺」,「自省」,「自律」按照動機可能產生的順序來排列, 你會怎麼排? 為什麼? 到底自學是自由的開始, 又或者自學是自覺的開始。你認為是哪一個呢?
自覺 Self-awareness 往往會帶出改變, 當人察覺到自己的興趣, 優缺點, 喜好的分辨就開始自動自發性改變與計劃。因為自覺驅使人做出決定, 開始計畫。但計畫之後的執行與實踐往往是許多人掙扎的地方, 包含我自己! 如果說自學是自由的開始, 想學甚麼就學甚麼, 少了規則, 自律跟自省, 這樣的學習並不是真自由, 在我個人的經驗裡, 往往會產生出更多的焦慮跟無目的感。
自律與自省是計畫執行是否成功的關鍵。我很喜歡亞里斯多德說的一句話 “We are what we repeatedly do. Excellence therefore is not an act, but a habit.” 中文翻譯「我們重覆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卓越因此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個習慣。」
我記得當我剛開始在家教育的時候, 我給自己一個目標: 每天親子朗讀。對當時的我而言這不是一件很enjoyable 的事情, 因為我從小並沒有那樣的環境長大, 我那時也一直都是職業婦女, 小孩託給保母帶。辭掉工作後看了一些前輩在家教育的經驗, 我決定要讓親子朗讀成為一個習慣, 氛圍跟家庭文化。記得那時候讀了幾頁我自己就覺得好累喔, 我甚至好幾次讀到自己睡著被小孩叫醒。當時就是一個自覺的信念-我想透過閱讀學習。不只是為了孩子, 更是為我自己, 贖回我教育歷程中缺乏的一塊。慢慢的自己突破過往的思維跟成長的背景, 從一天讀幾分鐘到小時, 如今我最大的孩子已經高中一年級, 我們仍舊每一天早上都是一起在餐桌上孩子邊吃早餐邊聽我朗讀。轉眼也過了十年, 孩子從幼兒到了青少年, 從繪本到文學小說。因為自覺, 產生正面的動機而願意自律。自律是一種堅持, 改變了我自己也造就我們家的閱讀文化。
在自律底下的自由是真自由, 是不帶羞愧且坦然能面對自己的真自由! 今年九月我要帶一班10個青少年的共學, 暑假期間我除了平常的在家生活, 也利用時間預備九月開學之後的課程。當我收到美國寄來的教材時, 我心裡有些焦慮 「書這麼厚, 這麼多…我做得到嗎? 」我記得那天我做了一個決定, 我不需要達到終點才能帶這一班, 我只要在他們前面領隊不斷往前走! 我規劃一天讀一個Lesson, 每一天 40 分鐘左右。這40 分鐘往往不可能是我獨處的40 分鐘, 經常都是雙寶跑來找我說「媽媽你看」, 「媽媽我肚子餓」..也有時候是小孩搶玩具的聲音。我學習多給自己空間, 今天因為家裡的狀況只讀了幾頁, 我還有明天啊!
我只要不間斷總有一天我會完成。
我也每天盡量給自己午休, 讓自己的體力能維持好。一步一腳印, 兩個月的暑假我也真的把開學後要閱讀的書籍在暑假完成了! 因為每天設的小目標, 自己達成較容易, 也因此空出時間陪伴配偶跟孩子們開心過暑假。我內心是自由的,是踏實 是喜樂的!
自律是一生的功課, 在人生不同階段我們需要自省並改變調整。然而, 光靠來自人的意志力是不夠的, 人會軟弱, 人有惰性。但靠著比我們更有能力,更有智慧的造物者使我跨越信心的不足, 給我眼光看見盼望跟未來。我感恩上帝藉著生活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足並給我鼓勵跨出, 給我改變的力量。對我來說, 自學是自覺的開始, 而自覺帶出來的動機, 是更新, 是塑造, 是突破, 是盼望! 您覺得呢?
生活實踐: 在您的日常生活中, 您想要改變甚麼, 養成甚麼習慣? 給自己設定小目標並開始實踐, 也鼓勵找夥伴互相督促喔!
我從航向光明學到的教養
從來沒有想到帶讀書會跟一群青少年討論小說, 可以幫助我重新學習當母親…而且這樣的互動對我個人而言更勝過我讀如何當父母等教養的書…這群青少年的想法, 還有故事角色所面臨的挑戰與選擇, 都讓我有更深一層的反思…
暑假開始, 我跟一班13位國高中生一起閱讀這本小說Carry On, Mr.Bowditch…講到一位出生於航海世家的男孩, 因為家裡經濟上的需要, 被父親簽約給人當學徒。奈特其實是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 特別在數學他的理解力更是高於其他年紀的孩子, 當大家都覺得他可以去哈佛大學接受更高的教育時, 他的父親卻把他簽約給別人當學徒, 似乎是沒有機會讓他好好發揮長才。
但是奈特卻沒有因為父親的決定而放棄自己, 他無師自通學了拉丁文, 天文, 還有航海知識, 詳細筆記他的學習歷程, 也發現當時的航海書裡面將近8000個錯誤! 為了讓航海的船員能更精準的對抗海上的種種狀況, 他日以繼夜研究並完成了美國航海學書, 造就了全世界!
一本航海的傳記, 如何幫助我成為更好的母親呢? 坦白說, 我第一次讀這本書並沒有甚麼感覺, 只是覺得這是關於一個航海家力爭上游的故事…一直到我為了帶青少年的讀書會, 再一次拿起這本書閱讀….透過提問式的討論過程, 開啟了我對這本書全然不同的眼光!
奈特的天賦雖然一開始沒有辦法按照期待去哈佛, 但他沒有因此看自己不如人, 他對其他人也是一樣。當時很多水手也都沒有受過甚麼好的教育, 很多人因此覺得自己就是”笨”, 沒有所謂學習的能力….奈特經常鼓勵他們, 跟他們說他也是10歲就必須做學徒, 只能利用空閒的時間這裡學一點, 那裏也學一點慢慢的累積。我很喜歡這句話 “It did things to a man, Nat thought, to find out he had a brain.”
當時我問學生們這個問題….自信從哪裡來? 有學生說從知識, 從技能, 從熟悉度,也有人說從認識自己! 奈特清楚知道自己的長處在哪, 就算沒有受過哈佛的洗禮, 他並沒有妄自菲薄, 他謙卑並忠心的使用他的知識, 幫助許多的人! 我們如何看待正在轉變中的青少年? 當他們正在尋找自己的價值與方向時, 我們如何成為他們徬徨中的一盞燈? 引導他們在這世代中看見真理, 美, 與良善, 並一起成為世界的光?
有時候我覺得安靜…..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所謂安靜並不表示不關心, 而是靜默給予空間…A space to fail. A space to ponder. A space to wonder.
奈特在航海的學習中遇到一個很棒的指導者, Captain Prince. 當奈特發現當時使用的航海書有極多錯誤時, Captain Prince 不但沒有指責他, 更鼓勵他把更多的錯誤找出來!
在面對青少年的教養, 我們是否還把他們當作7歲孩子一樣看待? 當我們的青少年指出我們的錯誤, 特別是態度上的問題, 我們是否有像 Captain Prince 一樣虛心接受指教, 並鼓勵孩子們勇敢說對大人說實話?
我承認我並沒有做得很好……每一天, 我都在跟自己內心的不確定感交戰。我不確定自己這樣自學下去會是甚麼樣子, 我也不確定我的缺失是不是會誤了孩子,但我知道我的價值不是決定於我曾經有過甚麼, 或者別人的期待或眼光, 我的價值來自於創造我的神, 只因為祂愛我! 而我們正走的這條自學路, 不是因為已經看到康莊大道, 更不是因為我們有甚麼可誇的。跟隨需要一點勇氣, 一點信心, 一點看事情的幽默。跟隨什麼都有的神, 是我們選擇要走的路…..
在跟我先生Frank 分享了這樣的感動後, 我們決定送給每一個孩子屬於他自己的詩篇, to speak truth into our children’lives.
我們會在睡前全家聚集, 一起宣告神的應許, 一起念那個孩子的詩篇…在將詩篇裡的代名詞改成孩子的名字。讓真理烙印在這孩子的生命中…成為他的基石與力量! 我不知道這樣做會發生什麼事, 但我們的期待不是在孩子外在行為的改變, 就像農夫一開始種植並不確定是否何時可以順利收成, 但仍然每天忠心的灌溉, 施肥, 照顧與耕耘。
六個充滿不一樣的罪人同住在一個屋簷下, 有時我們之間的衝突頓時會像一股懷疑的海浪一樣衝擊我的信心, 但當初我們選擇建立家庭, 成為父母時, 神就已經給了我們一點點的勇氣與信心開始這段旅程。心中帶著在基督裡盼望, 是因為我們知道一切都在神的手中! 我們是神形象所造的人, 當按神形象所造的人與神自己的話, 大能的真理同行, 奇妙的事必要發生! 美好的事必要成就!
謝謝這群青少年跟我一起閱讀……my life is forever changed……….

如何引導青少年認識真理, 良善與美
你是否有問過青少年他們如何定義美? 又或者你是否跟自己對話過到底美麗是甚麼? 現今的世代已經將造物者當初所創造的美麗扭曲商業化, 帶來的是人內心自我價值的不確定, 不滿足與不安定感, 個人主義甚至….無望感! 真, 善, 美是三面一體的, 是無法分開的。
到底美是甚麼? 如何從聖經的話語去認識「美」? 如何實踐在我們的生活中? 如何引導我們的孩子認識真正的美, 並去愛可愛的, 思想真實可敬的並實踐? 這是這篇文章要探討的主題, 也是我身為人, 母親以及教育者自我對話的過程。
如果我在Google 搜尋美 Beauty 的定義, Meriam Webster 字典對美的定義如下 “the quality or aggregate of qualities in a person or thing that gives pleasure to the senses or pleasurably exalts the mind or spirit (翻譯: 使感官愉悦或愉悦地提升思想或精神的人或事物的质量), Meriam Webster 對美的第二個定義是 A beautiful Person or thing. (翻譯: 美麗的人或物)。這兩個定義都非常的主觀, 你認為的美跟我看見的美立基點根本不一樣。但若我們回朔到西元前柏拉圖(Plato)以及許多西方哲學家對美的定義, 我們會發現截然不同的看法。以下是他們對美的定義
Beauty is the loveliness, the radiance, the delightfulness, the delectableness of the True and the Good, that draws the human person toward Truth and Goodness by directing what Plato called our eros (Aristotle’s pathos) or a loving desire within the human person. (翻譯: 美是可愛的, 是真與善的光芒, 透過柏拉圖所稱的渴望或人對愛的渴慕將人類吸引至真理與良善)
這個定義就很清楚了! 美是真理與良善的光芒, 最終的目的是將人的內心吸引到真與善。這樣的美是無關乎個人的審美觀與價值觀的, 就好像我們每個人都被地心引力吸引在地球上才能站直, 美也是有這樣吸引人的能力。
這樣被美吸引的能力從哪裡來? 創世記1:27 「神 就 照 著 自 己 的 形 像 造 人 , 乃 是 照 著 他 的 形 像 造 男 造 女」
人類之所以能有欣賞美的能力是因為我們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受造物。回到剛剛的定義, 若真善美都來自與同一位造物者, 那真正的美就是能將人的心靈吸引回到至高者身上。當上帝創造萬物, 神看祂手所造是好的, 第六日神創造人, 祂看人為甚好! 但是夏娃選擇了跟隨自己的慾望, 讓慾掌控了她(創世記3), 她發現自己赤身露體而感到羞愧。
來自真理與良善的美是建立在愛裡面, 而來自慾望的美帶來的卻是掌控與挾制。
我們如何引導孩子認識真正的美, 將人的感官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十分關鍵。當我慎重思考的問題時, 我不得不停下腳步檢討自己日常生活與教養的態度, 我們如何塑造家, 如何打理家裡的環境, 如何規劃我們的生活, 如何選擇使用臉書等Social Media, 如何選擇使用3C產品關乎我們自己跟我們孩子的價值觀與選擇!
但要如何開始呢?
對話的開始—-開始談論關於美的對話
所謂對話就是一來一往的, 我們提問, 讓孩子們回應。從孩子們的回應可以了解到他們的想法, 他們的內心世界, 在這個對話的過程提問, 聆聽, 提問, 再聆聽。我相信重新認識美不是用口說說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觀點, 而是慢慢地從生活中體驗….需要耐心, 時間, 與愛。而這對話不會只有一次,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提問聆聽來引導。比如說若孩子在聽流行音樂, 我們可以問「你為何麼喜歡這音樂?」 「歌詞在說些甚麼?」 「這歌詞所說的是真實的嗎?」 「這些歌詞帶給你的感受是甚麼?」
往往這些歌曲的歌詞都有情愛的成分在裡面, 而且聽完並沒有帶給人任何的盼望, 反而是空虛感…..跟孩子這樣的對話只是在很輕鬆的氛圍下透過提問產生對話, 孩子到了青少年會有自己的喜好, 但也因為他們開始建立自我, 開始獨立,她們在跟我們對話的過程中, 自己也會開始思考—我為什麼喜歡, 這對我的影響。
音樂
音樂是美的展現方式之一, 是上帝賜予人非常特別的禮物。從來沒有動物可以用歌聲來歌頌, 只有人類可以。我常常在家裡播放讓人心靈可以沉澱的音樂, 特別是在我朗讀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 或者是大家在摺衣服, 畫畫, 做勞作的時候。我們吃晚餐的時候也可以輕聲播放音樂, 這些無形的氛圍營造其實就是在塑造人對真善美的體會與認識, 喚醒神放在人裡面對真善美的渴望。真正的美會讓人回歸到至高者, 而不是遠離。當我們手中握著手機看LINE或看任何資訊的時候, 何不就停下手中的事, 先播放好的音樂, 營造家中的氛圍, 分享美好的音樂讓家人聆聽呢?
從科目學習中看見美
青少年階段在科目的學習中幾乎是非常緊湊的, 很多孩子似乎忙碌於補習, 作業, 準備會考等等。神既然是所有知識的來源, 那麼這些知識到最後都應該引導我們更認識造物者。這是我正在學的功課—慢下腳步, 停-看-聽。上週我跟孩子一起認識了二戰時期的畫家摩西奶奶, 再陪伴他共學的過程還有共學老師的引導下, 他發現摩西奶奶當時所處的戰亂時代與她畫筆下平和和諧的反差。作業的內容開啟了他對歷史的興趣, 看到了美麗的藝術帶給人心裡的安定! 這就是所謂的Aha Moment, 心眼被開啟的時刻。同一個時期的藝術家還有畢卡索, Norman Rockwell, 都是藉著藝術表達人內心渴望的重要人物。地理也是一樣, 不是只有國家名跟位置。地理也是關於文化傳承與人文塑造, 打開我們對世界的眼光與關注。我並不是說從此他就開竅變得更聰明, 我要說的是教育裡的撒種….就像農夫在種植竹子一樣….需要耐心, 恆心, 毅力, 忠心. 我提醒自己在學習中停看聽並透過對話刻意地在科目學習中引導他們「看見」。
走向戶外
沒有任何的美能與神所創造的大自然相比! 當人瞻仰大自然的天然奧妙, 天上的景色, 海邊的遼闊, 山野的自由…那是心靈的饗宴也是最佳的美學啟發!
讀好書, 看好電影
若真正的美是真理與良善的光芒, 那閱讀好書就在乎也會直接影響人對真與善的認知! 透過故事經歷不同的人生, 看見品格的實踐, 跳脫自己有限的格局。不知您是否有此困擾, 走進圖書館看到林朗滿目的書籍, 不知從何開始? 我記得孩子們還小的時候我帶他們到圖書館, 當時我也是新手媽媽, 孩子想借甚麼書就借回家, 但後來我發現若我手中有別人已經挑選過的好書單, 我就有更多的工具與能力引導孩子選好的書閱讀。慢慢的, 我開始了自己的書單, 依照孩子成長不同的階段建立適合他們的書單型錄。我最大的兒子今年要15歲, 我不再指定書籍讓他閱讀, 而是把書單給他, 讓他自己選擇。有一天晚上, 我進到他房間, 他非常開心的跟我說「謝謝媽媽給我書單, it was a good read!」當時他正在讀這本The Faithful Spy, 講到一位牧師Dietrich Bonhoeffer如何為真理挺身而站的真實故事。弟弟看哥哥讀了後, 翻了一下也跟著讀。讀好書是有感染力的! 好的故事可以帶我們至真理, 看見良善, 並透過故事認識美!
看好電影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我曾經犯了一個錯….看了變形金剛但我非常的後悔…從此我就開始也建立我們自己的電影單, 是按照孩子成長階段的。每周六晚上我們會選出適合我們看的電影, 闔家觀看! 就跟書本一樣, 好的電影一樣也可以引導我們認識真理與良善, 看見美的光芒!
創造
美的源頭是上帝, 是祂創造宇宙萬物, 而我們是按祂形象所造的人, 我們也被賦予創造的創意與想像力。在日常生活中, 跟著孩子一起創造不同的東西與活動, 比如說簡單的勞作, 一起烹飪, 一起烘培, 一起準備小紙條, 小卡片, 小禮物去祝福別人!一起體會用雙手, 口, 雙腳, 用生命去創造美好! 這些都是美實踐在生活中的方式。我非常喜歡這首詩歌的歌詞…
Take my life, and let it be by 海弗格爾Frances Ridley Havergal
Take my life, and let it be 我一生求主管理
Consecrated, Lord, to Thee; 願獻身心為活祭
Take my hands, and let them move 我雙手為主作工
At the impulse of Thy love; 因被主慈愛感動
At the impulse of Thy love. 因被主慈愛感動
Take my feet, and let them be 願我腳為主走路
Swift and beautiful for Thee. 步步遵從主吩咐
Take my voice, and let me sing 願我口時常頌揚
Always, only, for my King; 讚美我榮耀君王
Always, only, for my King. 讚美我榮耀君王
和睦
美若是真理與良善的光芒, 且來自於唯一的造物者上帝, 那麼在那光芒下照出來的就是和諧的, 和睦的, 團結的美。全家人圍爐一起用餐, 大家都放下手上的那一機, 放下手邊的事情, 單純享受合一的美。就算大家談論的只是瑣碎事情, 甚至只是瑣碎事情, 當中的聆聽與對話交流是無價的。和睦並不代表大家從來沒有爭吵, 或意見不同, 又或者每個孩子都像天使一樣乖巧…和睦是說當我們冒犯對方之後, 願意謙卑彼此道歉修補關係, 並願意改變自己。多一點微笑, 多一點幽默, 多一點寬容…
我的孩子正值青少年時期, 他開始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我更意識到引導他認識真善美的重要並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命定。求神先改變我, 實踐真善美在生活中….日日感恩耶穌赦罪的救恩, 並幫助我與神同工在婚姻裡, 親子關係與人的互動中合一。美是真理與良善的光芒, 透過對話的開啟, 大自然的啟發, 音樂與文學的引導, 創造與和睦帶來的祝福, 真正的美就在生活中, 就像耶穌道成肉身一樣引導我們看見真理與良善。
求神幫助我們, 給我們智慧引導這世代的青少年歸向真理, 良善與美。

第30集 父親如何引導青少年進入成人
讓箭飛翔節目開播滿一周年囉! 感謝聽眾朋友的收聽與支持, 我也因著節目的製作認識到更寬廣的世界與許多在教育界的前輩。本集節目中邀請到一位資深的自學家長, 廖年明大哥。年明大哥有四個孩子, 在家教育也已經有超過20多年的時間, 今天在節目中他將分享父親如何引導青少年進入成人, 倒底成人應該是甚麼樣子, 我們父母的角色該如何階段性的轉換。他舉了很多例子, 讓我們透過實際的生活在孩子成長的階段可以維繫關係, 並帶著祝福護送孩子長大成人! 一起來聽聽年明大哥的分享!
Podcast: Play in a new window
聽完了年明大哥的分享, 我自己有很深的感觸…教養的目的是為了關係的建立, 而不是為了教條的維護。往往我們在教養的過程中, 常常會用到所謂的規定跟家規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但今天年明大哥強調的不是要我們把家規放一邊, 他所強調的是跟孩子的對話, 透過引導, 培養孩子同理心, 辨別是非與思考的能力, 自省才能陪伴人的一生在犯錯後有勇氣與能力再站起來, 有新的力量往前行, 也讓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可以做出好的抉擇。引導青少年進入成人, 最關鍵的是給予自由與尊重, 成為有靈的活人!
年明大哥的太太, 路得姊的訪談也很精采唷! 她談的主題是讚美與獎勵如何在家執行
可以到此收聽。
祝福各位。
第29集 自律的實戰經驗-程式設計自學生分享
本集節目中邀請到一位年輕就創業的自學生, 何孟軒。孟軒目前是交大百川的準學生, 在國中階段開始在家自學, 專研美術與程式設計, 也接觸過職場, 做過講師, 開發自己的線上課程。他將在節目中分享這豐富的學習經驗, 跟他如何自我挑戰突破困難! 很棒的人生功課! 一起來聽聽孟軒的分享。
Podcast: Play in a new window
孟軒的線上課程
好學校線上課程: https://hahow.in/cr/class1-python
金融課程: https://www.udemy.com/python-stock-data/?couponCode=PYTHONSTOCKMARKET
個人部落格: https://www.facebook.com/reallouisho/
聽完孟軒分享, 我深深感受到他的決心與毅力, 這位年輕人的勇敢非常感動我也給了我很多啟發, 從美術, 到科技, 到程式, 再發展到金融..看似不相關的領域最後有了完美的結合。這條路雖然艱辛, 但孟軒分享到這是自律的實戰經驗! 自律, 是明白事情的優先次序, 是做好自己情緒的主人, 也是在困難中可以站穩並突破的最佳武器。孟軒說到進大學不是他的人生目標, 他鼓勵大家不要給自己設限, 多思考自己未來的目標! 並按照適合自己的步調不斷的往前進! 突破現狀! 他的話鼓勵了我, 我自己的孩子也即將步入國中階段, 孟軒談到他父母對他的支持是他可以堅持下去的支柱與力量, 孩子步入國高中階段, 即將展翅高飛, 支持是我們能給他的最好禮物! 在這裡祝福各位, 我們下次空中再會。
第28集 如何培養自學能力
好榮幸啊! 有機會可以跟金聿琳, 我默默景仰很久的前輩談教育…
聿琳姊從事在家教育已經有超過21多年的時間, 每次我跟她談話, 我都可以從她的聲音感受到對教育跟學習的熱情, 她從事共學也有20多年的時間, 所以今天她將跟我們分享如何培養自學的能力, 並實踐終生學習的精神在你的家中! 她所分享的, 不單只是針對在家教育的家庭, 終生學習是我們每個家長希望可以在我們的孩子身上看見, 但要如何開始? 如何改變? 一起來聽聽聿琳的分享!
Podcast: Open in a new window
聽完了聿琳姊的分享, 我真的感覺重新沖了電一樣, 再次被她對教育的熱情感動! 聿琳姊說到自學不是一種技能, 自學是一種素養, 而素養的培育是需要時間的, 更需要我們常常檢視自己, 學習的動力跟狀態是否還在我們裡面, 我們是否對周遭還有好奇, 聿琳姊提到好奇帶來關注, 關注會讓我們明白是非, 帶來對生命的熱情, 讓我們可以跟世界對話, 為真理發聲!
我相信要看到這樣的結果, 是需要從我們家長開始做起! 讓這樣的學習文化成為家中的氛圍, 在不同階段的生活中調整我們的期待, 因為學習有一生之久…能夠成為終身學期者是我們身為父母可以給孩子在教育上最美的禮物。
祝福各位…我們下次空中再會。
歡迎也收聽其他集的節目唷! 讓箭飛翔
第27集 讚美與獎勵
本集節目太感人了啦! 真的說到每個父母的心裡..我邀請到資深自學家長張路得跟我們談談如何有效讚美與獎勵孩子。路得姊在節目中也分享到上帝創造男孩與女孩的不同點, 父母要如何將上帝創造男孩跟女孩的目的帶領出來, 她也給我們很多實際的例子, 一定要聽! 我聽完了之後自己也做了一些改變, 更懂得如何愛自己, 肯定自己, 孩子因著自己的改變關係變好。改變需要時間, 需要勇氣, 但是我們都需要!
真的非常非常棒的智慧與經驗! 一起來聽聽路得姊的分享! 請~~分 ~~享給更多人唷!
Podcast: Play in a new window
聽完了路得姊的分享, 對我有極大的鼓勵..讚美是上帝給予人表達的重要能力, 路得姊分享到在他們與孩子相處時常常謝謝孩子來到這個家庭, 也跟孩子分享自己為人父母需要改變的地方, 一一點出每個孩子好的特質, 有冒犯到對方的時候彼此原諒..她也一直強調愛自己, 尊重自己..讓自己充滿愛, 使自己可以增能給予更多的愛與讚美給我們的配偶跟孩子。這些正面話語能力的建立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全改變, 這需要上帝親自的澆灌..讓神的愛與神的話充滿我們的心, 使我們可以更新意而變化,在原諒過後爬起重新再來一次..並全家一起慶賀改變帶來的美好!
在這裡祝福各位…恢復上帝放在你心中祝福的能力! 祝福自己, 祝福四周圍的人
我們下次空中再會!
第26集 勇敢做自己
本集節目中邀請到一位勇於追尋理想的準大學生, 蕭為中。為中高二開始在家自學, 在短短的幾年之內經歷了很多事情, 也到了巴西生活一年..後來透過特殊選材進入了台灣海洋大學。他也是南台灣自學生社團的代表, 我跟他接觸過幾次, 非常欣賞這位年輕人..從他的談吐跟主辦的活動我感受到他的活力與對生活的熱誠! 一起來聽聽為中的分享!
Podcast: Play in a new window
聽完了為中的分享, 我感受到這年輕人對生命的熱誠與活力! 雖然高二才開始自學, 也碰到撞牆期..但這些經歷都是上帝允許的, 讓為中透過這些經歷可以找到自己, 認識自己, 也學習愛自己! 為中在節目中說到一句話我非常的感動, 他說”要懂得愛自己才能有能力愛別人!” 當他在巴西那一年, 他用心地體驗生活, 勇敢嘗試, 透過生活找到學習的目的與存在的價值! 為中的父母也非常的有智慧, 當孩子遇到瓶頸時, 他們給予時間, 支持, 鼓勵, 並讓孩子清楚知道父母的愛與等待。
我相信這來自父母的關心與包容, 是給為中勇氣面對自己並找到屬於自己的路的力量! 為中也因此學會如何去體諒別人…希望為中的故事可以帶給聽眾對孩子與親子關係的盼望, 多一點時間給自己, 給家人…學會愛自己, 成為愛的管道並祝福周圍的人! 我們下次空中再會。
第25集 特殊選材經驗分享
這集節目中邀請到一位的自學準大學生, 田安捷。安捷在今年透過百川特殊選才進入台灣交通大學, 在節目中她將與我們分享她國中到高中自學的經驗, 以及她特殊選材的過程, 是甚麼樣的學習歷程讓他獨立思考並對自己目標堅定。她的分享, 會讓你對教育有更廣的看見唷! 一起來聽聽安捷的分享。
Podcast: Play in a new window
真正的教育不是要培育出會考試的學生, 而是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終生學習者。 而這能力須建立在品格上。安捷跟我錄音完有特別提到, 特殊選材很難用既定的模式套在每個人身上, 因為上帝造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 每個人的才幹跟人生經驗也不同, 我們父母能做的就是協助孩子在高中階段發現自己特殊的光芒, 並給予空間去嘗試, 允許失敗再站起來的機會! 而這些來自內心力量的養成, 是需要時間的…
安捷接觸的領域也很廣泛, 雖然已知道醫科會是主要目標, 但她的父母沒有因此侷限了她的選擇, 反而給予她藝術的領域去自我探索, 從中建立自信! 教育這條路需要我們有更多寬廣的看見, 知識的取得或許容易, 但心的培育需要智慧, 耐心與愛。
這裡也有安捷妹妹的分享…一位14歲的店長故事!
安捷媽媽的分享…品格教育。
在這裡, 祝福各位…我們下次空中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