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小朋友常常在晚上坐車時抬頭找找月亮, 也發現”咦? 月亮形狀有時不一樣耶!” 有沒有發現月亮不是每天都圓嘟嘟的呢? 有時會是像香蕉一樣, 有時有比香蕉再大很多, 有時根本看不到黑呼呼的一片….這又是甚麼原因呢?
我們用一個簡單的實驗來做示範。在家裡把燈關掉, 自己的頭代表的地球, 手伸直拿著一個白球代表月亮, 面對著檯燈(代表太陽)….月亮會繞著地球轉, 當月亮剛好在太陽跟地球的中間時, 面對地球的那一面月亮是黑呼呼看不到亮光的,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New Moon 新月, 而當月亮再繞到大約一點鐘方向時, 太陽可以隱約照到月亮, 月亮呈現灣灣香蕉的樣子, 就是所謂的眉型新月 Crescent Moon. 繞到12點鐘方向, 月亮可以看到半圓形, 我們稱之為上弦月 Half Moon. 再來月亮在大約10點鐘方向的地方月亮又再大了一些, 2/3 的月亮都可以看的見. 這叫做凸月Gibbous Moon。
月亮到了9點鐘方向就全部圓嘟嘟的都看的到啦! 這就是滿月..Full moon. 接著月亮就會跟著太陽光的反射越變越小囉….又從凸月, Gibbous Moo,下弦月 Half Moon, 到眉月 Crescent Moon 最後又變回新月 New Moon.
這個影片說明得很清楚唷
我用同樣的大板子來做互動式的圖解, 我把地球放中間, 在上下左右都貼上圓圓的黑色軟性磁鐵, 再另外作月亮的形狀背後也貼磁鐵, 讓小朋友可以了解後自行貼上月亮。
這樣互動式的學習對我家兩個好動的男生是比較有趣的…….下次看到月亮的時候, 看看她是甚麼形狀, 你就知道是甚麼原因造成的了唷!
這裡有幾份學習單供大家使用
Phases_of_the_Moon_Reading Comprehe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