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聖經資源-Genesis 6-9

Noah’s Ark 挪亞方舟

小朋友看到船總是充滿好奇, 特別是大船~ 挪亞方舟裡面載滿了各式各樣的動物, 讓孩子們好奇到底是甚麼故事讓動物都必須住在大船裡面呢?

以下就是挪亞方舟的資源

Worship Song Arky Arky

Bible Read Aloud: Genesis 6-9 我用這個版本讀給他們聽….

Noah’s Ark Bible Memory Verse

True Way Kids Noah’s Ark 挪亞方舟勞作

Craft Ideas 更多相關勞作的 ideas

我也透過故事讓孩子學習動物分類, 哺乳類, 爬蟲類, 兩棲類, 鳥類, 海洋動物, 昆蟲等等。

也讓他們畫彩虹, 熟悉顏色….跟神應許的意義。

就這樣…..很幸福的短短一小時, 我也不需要花時間準備, 就可以有很豐富的學習與親子時光~

I love hanging out with my twins!

Geographical Features Around the World-South America

南美洲, 充滿神祕的熱帶雨林還有許多世界第一的地理景觀! 這些影片, 地圖是挑選過結合景觀, 旅遊, 環境議題, 新聞可以讓我們更認識南美洲!

Amazon River 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全長 6436 KM, 橫跨 Brazil, Bolivia, Peru, Ecuador, Colombia, Venezuela, Guiana, Suriname and French Guiana.

看這張地圖很清楚

The Amazon Rainforest

Andes Mountains

世界最長的山脈 7000 KM. 觀察一下這張地圖, 它橫跨了哪幾個國家呢?

Andes Mountains Map | Andes mountains, Andes, World geography

Mt.Aconcagua 6961 Meters

Angel Falls 世界最高的瀑布 3212 Feet

Drake Passage

1000 km wide connecting the Atlantic and Pacific oceans between Cape Horn (the southernmost point of South America) and the South Shetland Islands, situated about 100 miles (160 km) north of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Galapagos Island

Lake Titicaca

Orinoco River -Covers Venezuela and Columbia

Parana River -run through Brazil, Paraguay, and Argentina 這是環境議題2021 九月的新聞

Parana River 新聞

Tierra del Fuego

提塔利克魚-從魚變人的救星?

這周Challenge A Research Topics 是魚, 想到魚, 我就想到去博物館看到所謂的過度化石提塔利克魚 Tiktaalik. 這個化石可以是演化論解釋魚從水演化到陸地的救星啊! 只是….這個理論是事實? 還是假設? 我們來一一解開這些謎題。

要能解開這團謎, 首先先了解甚麼是魚。What makes a fish a fish.

根據 Biology Educare的定義如下

Fish is a primitive jawed vertebrate animal (Phylum: Chordata). They are cool-blooded aquatic animals that breathe and move with the help of fins.(https://biologyeducare.com/fish-definition-and-characteristics/)

粗體字是我在這定義裡面看到的關鍵字。所以魚是脊椎, 冷血,水生,有鰭的動物。

我們來看一下魚的身體構造

如果演化論說四足動物是從肉鰭魚演化來的, 那我們是不是要來看看四足動物的定義是甚麼?

Tetrapods: Tetrapods pertain to the vertebrates having four limbs or leg-like appendages. In taxonomy, these animals belong to the superclass Tetrapoda. The superclass Tetrapoda includes the amphibians, reptiles, mammals, and birds. (https://www.biologyonline.com/dictionary/tetrapod)

所以照這個定義來說, 人類算是四足動物。那按照這個邏輯, 人類的祖先是肉鰭魚???

在下定論之前, 我們先來看看人類的骨骼系統並把人類跟魚類的骨骼左右並排來做個比較。

思考一下幾個問題

  • 這兩種骨骼架構有哪裡相似的地方?
  • 先找出人類這幾個骨骼: Humerus, radius, ulna, scapula. Femur, tibia, fibula, pelvis, vertebra
  • 比較人類的Humerus, Femur 哪一個比較大? 為什麼?
  • 人類的骨盆是否有連接到脊椎?
  • 比較魚類的Pelvic fins (腹鰭), Pectoral fin (胸鰭)。哪一個比較大?
  • 魚的Pelvic Girdle 腰帶有連接於魚的脊椎嗎?
  • 人類的Pelvis 骨盆若沒有連接到脊椎能支撐身體的重量並走路嗎?

你看到了甚麼相似處跟不同的地方? 人跟魚都是有脊椎動物, 但是人的股骨也就是大腿骨比肱骨大。為什麼? 理由很簡單, 股骨需要承受身體的重量才能活動走路。

那魚呢? 演化論說魚的腹鰭(魚的腳)是演變成四足動物的關鍵, 有些魚的腹鰭有骨, 跟四足動物的後腿(hind legs)雷同。但是仔細觀察, Pelvic Fin 腹鰭, 也就是魚的”腳” 遠遠小過於Pectoral fin胸鰭也就是魚的”手”。等等, 腳比手還要小? 這不但跟絕大多數的四足動物都不一樣。腳如果比手小, 難道是要倒立著走嗎?

我們來看看這幾張比較圖

人類的肩帶Pectoral girdle 與中軸骨有相連接嗎?

人類的骨盆帶Pelvic girdle 與 股骨有相連接嗎?

骨盆帶是否也連接到中軸骨?

那魚呢? 腹鰭是否有連結到魚的脊柱?

若沒有, 在陸地上沒有浮力, 怎麼支撐身體的重量? 更不用說要走路?

Tiktaalik 說穿了…..只是一條魚。跟一般的魚沒有區別, 要把這個化石硬解釋成魚從水到陸地的證明, 光從骨骼架構以及乘載身體重量的原理, 就幾乎不成立了。

當然, 演化生物學家也提出其他的魚種也有可能是四足動物的祖先。比如說北方蛇頭魚, 土虱, 彈塗魚, 腔棘魚, 等等。但這些魚, 現在還活著啊! 如果四足動物是從以上魚種演化而來, 那現今為什麼還有這些活化石在水裡游來游去呢?

看看這個影片, 這是找到Tiktaalik 的教授 Neil Shubin 自己說的話。他開頭第一句話就說「我們經費快用完了, 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嗯….如果在有限的經費中, 再找不到證據來證明演化過度化石的話, 或許接下來的研究就會被喊停? 在龐大的壓力下, 哇! 挖到了, 挖到這個看起來有腳有手的魚耶。就是它了! 提塔利克魚….拯救了整個團隊。

只是把幾個跟四足動物有雷同的化石排隊, 然後跟大眾宣布過度化石找到了! 演化的過程有解了…這, 並不是我認識的科學。

想想這些提問…….我相信,你心裡也已經有了答案!

希望這樣的反思, 可以幫助我們更有邏輯, 更有系統去思考別人提出的論點。不是一昧地接收媒體與新聞散播的資訊, 而是經過思考, 提問, 反問, 證實再來決定自己的看法。

Details of Evolutionary Transition from Fish to Land Animals Revealed | NSF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古典教育如何改變我思考的方式

古典教育如何改變我思考的方式

以前讀長篇的文獻時, 常常會抓不到重點, 讀完了還是不太清楚如何整理剛剛讀過的資訊。從小到大從來學校從來沒有教過學生用有系統的方式來釐清歸納與整理想法與資訊, 我們只是被教讀完就要立刻有”閱讀理解”的能力又或者分析的見解。這學習的脈絡似乎沒有一個歷程, 就期盼學生要有效的產出, 難怪對很多人來說是困難的。

最近, 我發現自己在思維上一個驚人的改變…我發現自己在讀15頁以上的文獻時可以抓到重點, 也可以用自己的文字針對重點寫出有系統的提問, 引導並反思找到答案。我發現…以前我覺得自己科學很差, 但我現在卻將寫科學報告當作興趣。

是甚麼樣的教育方式讓我改變呢? 是甚麼樣的訓練把我過去30幾年的教育重新洗牌創造出新的思考方式呢?

大約兩年多前, 我們加入Classical Conversations的行列。那時候我對CC的初步瞭解只是知道它是以基督為中心的西方教材, 有幾個階段是按照人的成長歷程去設計的。後來慢慢地深入參與, 才發現原來這不只是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教材, 古典教育除了按照人學習的階段來教育學生 (Grammar, Dialectic, Rhetoric Stage 它更是有系統地在我們大腦裡建立思考架構。

我簡單介紹古典教育在階段性要養成的習慣

幼兒到12歲  Five Core Habits

  1. Naming (看到自然界的事物知道名稱)
  2. Attending (專注)
  3. Memorizing (背誦)
  4. Expressing (表達)
  5. Storytelling (說故事)

13-15 歲 Five Common Topics

  1. Definition (定義)
  2. Comparison (比較)
  3. Relationship (關係)
  4. Circumstance (情況)
  5. Testimony (見證)

15歲以上  Five Cannon of Rhetoric

  1. Invention
  2. Arrangement
  3. Elocution
  4. Memory
  5. Delivery

我很幸運也很感恩, 在兩年中因為四個孩子分布在不同年齡層, 所以這三個階段的孩子我都有, 也因此跟著他們一起經歷這些過程跟訓練。

這些Core Habits, Common Topics, Canon of Rhetoric 似乎已經成為我的一部分。特別是在學習新的知識, 對於整合整理有非常大的幫助。舉個例子來說, 當我在閱讀Amos the Fortune 自由人這本書時, 我看到當時的環境與主角所處的歷史背景, 我會很自然地想到其他曾經讀過的小說發生時間前後差不多的有哪些書, 同樣歷史背景的小說, 這些主角要的是甚麼? 有甚麼不同? 他們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是甚麼? 聖經有哪些地方是提到這些主題呢? 這些提問讓讀者跟書產生更大的連結, 不只是讀過而已….我覺得更像是傾聽好朋友們(書與書之間) 想要說的話。

在翻譯拉丁文到英文的時候, 我習慣先Parse Sentence. 把每個字的性質寫下來 (Verb, Appositive, Predicate Nouns, Direct Object, Indirect Objects 等等), 然後翻完後在看看文法上是否有誤。這些字的定義跟文法的訓練是我們上Essentials 的內容。我不是那麼喜歡文法的人, 當時覺得分析句子有些枯燥, 但萬萬沒想到經過這些訓練, 我對字的敏感度正在形成, 對翻譯更是有幫助! 很多人說拉丁文是死的語言, 為什麼不挑一個較符合現代需求的語言來學習呢? 我曾經也這樣想過。但慢慢學習拉丁文的過程, 我發現學習是無法走捷徑的, 特別是學一個新的語言。這些歷程培養的不只是語言的熟悉度, 也是一個人的耐心, 毅力, 堅持, 細心與專注。

再來談談科學, 我不是一個數理很強的人, 常常講到數學跟科學, 我以前就是想閃就閃。但這些年古典教育的過程改變我對數理的恐懼, 從來沒有想到我會自己想要寫科學相關的反思文章, 並養成興趣。我在閱讀科學相關的文獻時, 我的大腦會告訴我哪幾個地方是Definition (定義), 作者如何針對兩個科學發現做比較(Comparison), 比較的結果是甚麼 (Testimony), 這比較的過程跟方式符合科學嗎? (Relationship)

一篇文章的結論往往也會帶入對另一派想法的探索, 在Research 的過程中更懂得知道要使用哪些關鍵字, 才能針對我的提問找到適當的資訊。

舉個具體的例子來說, 這周Challenge A Research Topics 是 Fish. 我當時在想針對演化論跟創造論在魚這個生物有哪些看法? 在閱讀了幾個文獻後, 了解了演化論對於魚演化從水中走向陸地的說法, 再將魚的骨骼構造與人的骨骼構造做比較。因為知道自己要抓的重點是甚麼, 要比較的是甚麼, 就不容易被浩大的資訊失焦了方向。在比較的過程中, 定義人與魚類的關鍵骨骼, 這些關鍵骨骼的關係, 再回到演化論認為魚從水到陸地的說法去質疑提問。其實慢慢的….就會出現有邏輯的思考脈絡, 看出演化論哪裡不符合科學方法的地方了。也因為清楚重點在哪, 可以有效地找到適當的圖解來印證我的看法。這些都是5 Common Topics 的原則。

我把這些比較整理出來。提塔利克魚-從魚變人的救星?

這個思考的模式我還是需要不斷的操練, 活到老學到老。我發現當我的生活是忙碌的狀態, 思考的空間就會離我很遠。但人是思考的受造物, 少了思考的空間就會失去方向, 做了很多事, 卻都是瞎忙。Chasing Slow, 是現代人非常需要的習慣。 我們需要安靜停下腳步, 給自己空間去思考, 給自己空間沉澱。

傳統教育教強調的是每一科獨立方式, 獨立作業, 並有立即的產出。但古典教育是跨科目整合性思考, 是教育與生活的結合與應用。但傳統教育其實也想要改革, 目前108課綱講的學習歷程其實也是一樣的概念, 希望學生跨科目的整合思考, 只是我們比較幸運, 因為已經在古典教育裡面, 我們所受的訓練, CC 每一個Strand 其實都是在訓練學生甚至家長成為全面性的思考者並且去影響這個世代。

我真正深入古典教育也才不到兩年的時間, 這過程在我腦子裡就已經產生作用,我相信我們的學生在這歷程中所學到的, 一定遠遠超過勝過成人!

這個世代需要更多能獨立思考, 能分辨是非的人, 古典教育或許不會是所謂的”專業課程”, 或職業導向的課程, 但若能跨科目的思考, 若能常常提問, 自我對話, 其實就算晚一點開始專業課程也不遲…..甚至我也覺得, 當分辨與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起來時, 孩子更能發現自己的興趣, 分辨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規劃自己的目標, 面對困難, 找到方法前進。

有系統的思考, 讓我們跟自己還有世界, 有無限的對話! 也讓自己無論在任何一個領域, 就算是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專業領域裡, 能有效地後來居上, 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古典教育的價值就是在此……我們正在走一條恢復神當初造人形象的教育教養之路。共勉之~~~

Glad you Asked: What are the Advantages of a classical, Christian Education?  – New Covenant Schools

幼兒聖經資源-Genesis 1

雙寶轉眼間也已經快要5歲了, 總是覺得似乎要有一些比較”正式” 的Homeschool, 過去半年多我每周都會跟他們一起做聖經故事的勞作, 想說, 來做個紀錄, 把我們的學習歷程跟使用的方式資源分享出來, 讓家裡也有幼兒的媽媽們也可以一起跟孩子們同樂。

我們的過程分為

1.用歌曲背經文

2.兒童聖經朗讀

3.勞作

4.實驗 (Optional)

整個過程大約60分鐘就可以結束了, 有時候更快看情況…但2-5歲的孩子專注力不長, 一小時我們家剛剛好。

創世記 Creation Story

經文詩歌 Genesis 1:1

聖經故事

創世記 1 章

Craft ideas

我很喜歡 True Way Kids 的內容, 免費又有品質, 而且對我們媽媽已經很多事情的人, 真的是不需要在動太多腦想點子, 只要下載把想要的印出來就可以馬上做了。

True Way Kids Genesis Creation Story

實驗

Object Lesson on SIN

我帶著孩子們(包含我的青少年) 一起做這個實驗, 連我先生都在場…全家看到這實驗的結果都超驚豔的! 大家都”哇!”….然後我讓老二照著實驗的步驟自己做一次, 並加上解說。他說, 他要實驗給共學的同學們看….那天, 老二在共學班上Present的時間, 用這個實驗來說明罪跟耶穌的福音! 看到孩子可以用科學實驗來闡明福音的好消息, 我很感謝神!

Tips: 記得只要一小瓶蓋的漂白水, 跟優碘唷。食用色素的效果不好, 只有優碘跟漂白水才有這樣的神奇效果唷。

我們也做了這個實驗

真的很好玩喔! 自從這些實驗之後, 孩子們看到錯的事, 就會說” Mommy, that is SIN”. These experiments really stick!

如何證明神的存在-地質篇

每次翻閱科學百科或是教科書, 看到的都是地球已經46億年的資訊, 到底地球真正的年齡是幾歲呢? 身為基督徒這樣的議題是否需要關切? 以前我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有些人會說…這問題跟救恩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需要探討。真的是這樣嗎?  這議題對基督徒來說不重要嗎?

我先試問….如果相信地球是46億年, 如果…..神創造天數是比喻, 有些人說一天可能是千年, 那第三天被造的植物, 要等1000年後才有太陽出來., 植物在這過程中怎麼活?

按照現今的自然科學定律把創世記的時間拉長, 似乎不合理。

再來想想這點, 大家教科書打開或是現今接收到的科學資訊是創造論多還是演化論? 無庸置疑演化論還是主要麥克風較大聲的那一方, 那演化論的論點立基點在哪? 時間。演化論相信萬物都是經過非常非常非常長的時間經過天擇演變至今的, 如果這說法被推翻…演化論還能生存下去嗎?

今天科學家使用許多方法推測地球的年齡, 其中一個就是放射性定年法。但放射性定年法就一定可靠嗎?

據我了解, 放射性定年法有一些預先的假設。

  1. 假設這岩石一開始只有母元素, 沒有子元素。母元素跟子元素的比例為100:0
  2. 假設岩石沒有外界的物質進入, 裡面的物質也沒有流出
  3. 假設衰變的速度都一致

但這樣的假設似乎太完美化, 我們怎麼知道這個岩石一開始的狀態? 岩石怎麼可能不會有物質進出? 我們怎麼能肯定衰變的速度都一致? 想想一個人長高的成長過程, 難道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老每年長高的速度都一樣嗎? 每年都一定會長高一樣的公分嗎? 試著想想這些提問…..再來決定你要不要信任放射性定年法的準確度。

很多科學家後來其實發現同一個地層, 裡面的化石用放射性定年法測出來的年齡有很大的差異, 如果都是同時期變成的化石, 在同一個地層, 為什麼年齡上的差異是可能高達幾千萬年呢?

舉幾個例子, 在1986年Mt. St.Helen爆發的火山噴出的岩石, 用放射性定年法測出來竟然已經有350,000年了, 1986到2021 也不過35年, 還有, St. Ngauruhoe 於1954年噴出的岩漿測出來也已經有3百多萬年。

這樣大的誤差如何解釋?

大家可以點一下這張表, 裡面有很多例子讓我們看到放射性定年法不準確的實際例子。

那既然有這麼多證據, 為什麼課本都不提呢? 為什麼百科都千篇一律的說地球46億歲了呢? 我想一個很簡單的說法就是….這是其中讓演化論能合理生存下去的解釋…意思也就是說, 若這在時間上承認自己有誤, 演化論整個是瓦解的!

對基督徒來說, 相信神的話, 神怎麼說就怎麼成…是非常非常重要的Christian Worldview. 如果你說地球幾歲跟救恩沒有關係, 那我必須告訴你, 這跟救恩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創世記裡的內容-上帝創造世界的天數, 亞當夏娃犯罪, 挪亞的大洪水不是事實, 只是傳說, 或是修辭上的”比喻”, 那耶穌跟本也不用為罪而死. 祂何必道成肉身, 來到地球上, 接受人對祂的誤解, 羞辱, 還有十字架的肉身之苦, 更不用說要承受與天父暫時分開的痛苦呢?  祂是神, 不是傻子….

耶穌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是事實, 祂確實為我們的罪承擔死在十架上並且復活了! 因為創世記是事實, 創世記的時間是事實, 罪進入世界是事實,  人需要救恩是事實!

親愛的朋友們, 地球幾歲…在乎你跟我。因為我們活在這世上不是旅人, 是造物者的美好創作, 我們的存在是有目的有價值有計畫的。

希望這短短的反思, 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看見真, 善, 美! 而你跟我, 都在這美好計畫中。

Tours Of Grand Canyon National Park | Found The World

如何證明神的存在-植物篇

最近雙寶也開始共學了, 共學的第一周科學實驗室觀察豆子。記得小時候我也很喜歡觀察綠豆, 種在濕潤的棉花上24小時很快就可以看到小小的芽發出….

雙寶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陽台落地窗觀察他們的綠豆朋友們, 每次都發出驚嘆的聲音 “媽媽, 你看! 綠豆長高了!” 小小孩對自然生態的觀察與好奇, 也無形中感染到家裡其他年紀較大的孩子們….

這是我畫跟植物相關的圖。這幅圖, 你看到了甚麼呢?

植物對大自然有重要的貢獻?

植物的生長需要甚麼呢?

蜜蜂在植物生長中有甚麼重要的功能?

瓢蟲又扮演甚麼樣的角色?

植物需要陽光, 空氣, 水, 在花園裡的各式各樣的昆蟲, 他們的存在, 跟植物,泥土之間的關係….都有其存在的目的- They each has an important purpose on earth.

如果這自然界宇宙中沒有造物者, 所有的東西都是偶然隨機發生, 這些自然界的動植物將是漫無目的的存在。但實際上, 在自然界生態的互動與生長, 他們的存在是有目的的。蜜蜂的存在幫助植物生長, 繁衍..是平衡自然界重要的一環之一。瓢蟲也是重要的益蟲之一, 他們吃掉害蟲可以藉此保護農作物。Purpose-目的, 不是隨機的結果, 是有一位更高智慧的造物者在背後設計了這一切。

這是我跟雙寶一起做的蝴蝶生長過程勞作。仔細觀察, 你有看到這兩種不同的生物, 一個是植物, 一個是動物在成長的過程有甚麼相似處嗎?

所有生長生命在自然界都是有次序的。如果是隨機發生, 怎麼那麼剛好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次序的按部就班生長呢? 隨機不可能發展出次序, 隨機只是產生出更多的隨機, 甚至是混亂, 沒有次序。我隨意地丟三顆骰子, 不管我丟多少次, 骰子出現固定數字或次序的機率幾乎是零。更不用說千萬種生物同時在地球上共存, 並在和諧中有生長的步驟, 這一切都只能證明一件事: 有一個造物者在背後按次序創造並有計畫的設計這一切。

植物的生長不只是有目的, 次序, 大自然也帶給人視覺跟心靈上對美的開啟。無論是山, 河, 海, 花草樹木, 他們之間色彩的調和壯觀, 與和諧, 絕對不是所謂的隨機發生就能產生的畫面。就連畫家畫的抽象畫, 都是經過色彩的對比與筆觸的風格, 才能有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小嬰孩隨意拿筆塗鴉, 有幾個是可以塗鴉成世界名作呢? 宇宙中的萬象太複雜, 精細, 卻能織畫出星河的壯觀, 山河與動物的寧靜。大自然的美…..也只能證明一件事: 美的源頭是來自於一位造物者。

是祂在背後創造了這一切, 讓生命在有目的, 有次序, 在美裡面散發出祂的形象。

諸 天 述 說 神 的 榮 耀 ; 穹 蒼 傳 揚 他 的 手 段 。

這 日 到 那 日 發 出 言 語 ; 這 夜 到 那 夜 傳 出 知 識 。

詩篇19:1-2

如何證明神存在-無脊椎動物篇

寫這篇的靈感, 來自一群青少年。上周聽完他們報告無脊椎動物, 我受到很大的激勵。他們的插圖, 報告的內容都讓我想要知道更多。我發現2010 有一個研究, 演化論學者Stephen Miller 跟John Harley 談到在動物分類學, 這些動物的分類有很大的爭議。他們特別指出這些動物之間是有很大的差異, 很多也互不相關, 要牽扯到達爾文的共同祖先說話有些牽強。意思也就是說我們所找到所看見的化石紀錄, 顯現出動物植物演化上有很大的斷層。演化論一直想找到的過度化石, 仍然不存在。

許多軟體生物的化石早已經出土, 而且持續不斷地在出土被發現中, 這些化石證實以下事實: 1. 軟體生物(Soft Bodies animals) 其實是可以成為化石的 2. 生物成為化石的過程可以是快速的, 這解釋挪亞大洪水是事實。3. 軟體生物在整個地質歷史學一直都一樣。並沒有任何的過度化石能證明他們”演化”的過程。

上週Challenge A 同學們報告的無脊椎動物,  我們可以從同學報告的幾樣生物物種來證實這件事。

Arthropods 節肢動物: 昆蟲, 蜘蛛, 甲殼類, 都屬於節肢動物。節肢動物是動物分類裡面的最大類, 佔有85%, 這些生物都有個共同點, 它們的外殼組成的成分中有一種化合物叫做甲殼素 (Chitin). 演化生物家認為在生物變成化石的過程中因為化學降解 (chemical degradation) 會無法保存,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科學家已經在許多節肢動物化石中, 比如說蠍子, 板足鱟類找到殘存的甲殼素。

許多生物課本裡面也承認節肢動物的演化過程跟分類是有爭議的。比如說很多科學家提出節肢動物有可能是從葉足動物(Lobopods)演化來的, 葉足動物是非常複雜的物種, 他們除了是雙側對稱的多細胞生物, 也有靈活的腿自由攀爬, 仔細觀察葉足動物與節肢動物其中有很大的差異, 也沒有任何過過度化石可以解釋他們之間的關係。

達爾文的演化論一直想找的過度化石, 與其說還沒找到, 不如說…是根本沒有。

蜘蛛, 是自然界的偉大建築師。人類都需要經過專業的訓練才能蓋出偉大的建築物來, 但蜘蛛生來就會。他們所吐的蜘蛛絲的韌性與承載度, 上週看了學生的報告…我驚訝發現若把蜘蛛絲收集成水管那樣的厚度, 其可以承受的重量高達兩架載滿人的飛機! Super Amazing! 人類試著用現代的科技來仿製蜘蛛絲, 卻無法做出像蜘蛛一模一樣的功用與結構。這與生俱來的建築本領….不可能是演化的結果, 若我們有共同的祖先, 人類為什麼沒有這樣的本領, 而連模仿蜘蛛的本領都做不到? 唯一合理的解釋是造物者的智慧創造!

我們來看看蝦世界中十分特別的Peacock mantis shrimp蟬形齒指蝦蛄。他們的眼睛十分奇特, 科學家甚至可以拿來改善CD, DVD, Blu-ray 以及全息攝影的科技, 讓解析度更高。他們的眼睛可以看到偏光(polarized light), 就像我們用來創造3D電影的光一樣。人類也是在現代的科技中才研發出3D Movies 等科技, 但早在幾千年前蟬形齒指蝦蛄的眼睛就已經有這樣的功能了! 這樣複雜的眼睛構造很難想像是演化論或突變的結果….唯一合理的解釋是背後有一位造物者,祂設計了這些生物。

再來談談甲殼類, 這類動物包含蝦, 蟹, 龍蝦等等。科學家目前找到這類生物的化石從最源頭就已經是甲殼類, 跟現在的甲殼類沒有差異, 這當中沒有甲殼類演變的中間化石存在。

What Happens When a Mantis Shrimp Packs a Punch? | Sport Diver

接下來我們來看 Flatworms (扁蟲)。扁蟲一種看似簡單的生物其實可以做非常奇妙的事。上周同學的報告中說到扁蟲可以裂變(驚!)! 扁蟲是再生高手啊! 牠們無論從各個方向切開,均能夠完全重新長出身體任何部位。看看這圖中的雙頭扁蟲……這樣的特異功能, 在生物界中真是奇葩! 就連許多科學家也還在研究扁蟲裂變的過程….

Molecular signals identified that let some organisms regrow lost heads
這影片太有趣了….Flatworms 好可愛唷…可以看到刀子切下去再生的過程唷。人類被紙刮到都需要包KO 繃上傷口好, 但….小小的扁蟲盡然全身斷好幾截都可以幾天內就再生出新的另一個扁蟲…..這….太神奇了! 科學家試著用幹細胞看看人類斷手斷腳可不可以也再生, 但目前還是有很大的困難。

泥土的好朋友, 蚯蚓也是另一種看似一條簡單的動物, 但卻有極錯綜複雜的構造。蚯蚓有5個心臟, 兩顆腦跟多器官的消化系統! (小小蚯蚓就有比人類多好幾倍的心臟, 跟腦還有消化系統?!!!) 演化論的科學家都不得不承認蚯蚓在呼吸系統, 神經系統, 血管的構造都已經十分的發達。至今, 科學家還是無法解釋這些構造的演化過程….更不用提是否有找到蚯蚓所謂的祖先化石了!

A closer look at segmented worms | Kapama Blog

萬物的存在都有幾個共通性:

Purpose 目的

Order 次序

Beauty 美

但有人或許會Argue….不是所有的生物存在的價值都是有目的有意義的, 比如說Tapeworm…對人體跟其他動物有害的物種, 這其實要提到當初上帝創造萬物的樣貌, 以及後來罪進入了世界之後的樣貌, 不過…這會是另一個話題。我們可以確信的是, 生物的物種複雜度, 他們生長的次序, 以及複雜奇妙的構造, 確實很難用演化論去解釋。

我們所認識的動植物, 科學所發現的化石, 科學家彼此爭議的話題, 其實都指向一件事實:造物者確實存在!

無論從哪一個角度去看, 演化論的論點十分的薄弱, 不知是否因為某些政治或商業的利益所以演化論至今還是拿著麥克風高唱的主角, 但科學的證據歷歷在目….已經有越來越多發現證實演化論的盲點與說法不一致的地方。我相信, 科學是探索真理的旅程….而我們在Research 的過程中, 就是走在這旅程中…慢慢地挖掘, 發現, 看見真理!

Bibliography

Giribet, G. and G. D. Edgecombe. 2012. Reevaluating the Arthropod Tree of Life.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57: 168.

Mantis Shrimp Eye Could Improve High-Definition CDs, DVDs. Penn State news release, June 24, 2011.

Allaby, M. 2009. Oxford Dictionary of Zo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92.

Sherwin, F. 2011. “Relatively Simple.” Acts & Facts. 40 (7): 17.

“Mechanism of Asexual Reproduction in Flatworms.ScienceDaily, 25 Sept. 2017,

Emspak, Jesse  Could Humans Ever Regenerate a Limb?” livescience.com. 22 May 2017.


Features around the World-Central America & the Caribbean

耶! 想到中美洲跟加勒比海就想到無際的海洋, 充滿陽光的海灘衝浪, 美食..多采多姿以及五顏六色的建築.還有神秘的馬雅文化! 啊…..好想去啊! Let’s Go Explore!

Baja California

Campeche

Mexico (這是環境議題的影片, 提到來自美國的Colorado River 因為全球暖化漸漸枯乾而影響到墨西哥, 但有一群人選擇不再沉默, 他們跟美國方合作要搶救墨西哥那邊的缺水問題, 努力將Colorado River 的分支流因為淤泥枯竭的部分清除, 終於在今年五月水通了…順利流入墨西哥, 也讓年老生命的墨西哥長者在臨終之前可以親眼再次看見往年河水湧流的景象)

Caribbean (他講話很快, 可以用youtube 放慢速度…但是他的頻道真的很有趣!)

Caribbean Sea

Gulf of Mexico (這是三個月前的新聞)

Panama

Panama Canal

Nicaragua -land of lakes and volcanoes

Yucatan Peninsula

Geographical Features around the World-USA

美國….我的第二個家, 有超多國家公園真的是彷彿天堂在地球的美….以下的影片是美國著名的景點跟地理名勝。我們一起去Explore!

影片共24個。 不趕時間…..慢慢enjoy! 我在欣賞影片時拿出地圖, 頓時…這些山河名稱位置不再難記, 更讓我對造物者產生更大的敬畏。Amazing….beautiful…magnificent!

Great Canyon (Colorado River)

Appalachian Range

North Cascades

Great Basin (你知道全世界還活著最老的樹就在Nevada Great Basin 嗎? Check out this video!)

Lake Huron

Denali

Denali (Mt.McKinley)

Rocky Mountains

Sierra Nevada

Brazos River

Chattahoochee River

Gila River

Green River Wyoming

Potomac River

Rio Grande River (這影片是新聞…海地難民從墨西哥跨河到美國邊境)

Rio Grande River

Roanoke River

Wabash River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Colorado River

Colorado River (由河流的角度來述說…它目前正面臨的環境議題…枯乾)

Mississippi River

St. Lawrence River (From Canada to USA)

Yukon River

Enjoy your virtual travel~ Be Ama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