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到成為人的意義跟教育的關係, 那我們要如何將這想法實踐在日常生活特別是在家教育裡, 這篇是我自己的反思。
大約兩三周以前, 我跟孩子們圍著餐桌一起享用早餐, 即將要高一的大兒子說 「我發現我小一到我現在要高一, 早上我們都做同樣的事情, 就是 Read Aloud 」從我開始在家教育的第一天, 跌跌撞撞慢慢地找到方向, 其中我們始終沒有放開的就是這段晨光時間 Morning Time. 大兒子說….這是我們家的「文化」
Literature and discussion rich homeschooling lifestyle 是我們當初在家教育的初衷。 這樣的想法當初只是很單純希望可以跟孩子們一起讀好書, 但慢慢地更認識教育的真諦後, 我發現神的話也是這麼說的。
8 最後,弟兄們,凡是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無論是甚麼美德,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應當思念。腓力比書 4:8
現今的環境大家人手一機, 社群媒體事事而非的與論, 划手機看 IG 似乎是「正常」現象。若我們要將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的想法裝入腦袋, 讀好書是不能妥協的原則。當然, 好電影, 好的講道, 演講也能傳遞值得思想的訊息, 但好書的影響力無法取代!
無論甚麼科目其實都跟歷史有關, 數學、科學、語言、藝術等等….都是活在歷史的時間軸裡。歷史不只是關於過去的人事物, 或者如何避免過去歷史的錯誤….歷史真正的目的是讓我們找到成為人的意義。
以下幾個提問可以幫助我們在歷史、時事、或生活周遭看見真理, 良善跟美並塑造品格
What kind of people they were? 他(們) 是甚麼樣的人?
How were they virtuous? 他們如何活出美德?
Should this character have done this act? 故事中的角色應該做這決定嗎?
What made them great or vice versa? 是甚麼讓他們偉大或反之?
Does great mean perfect? 偉大的意思是完美嗎?
What is greatness? courage? freedom? 甚麼是偉大? 勇氣? 自由?
這些其實是沒有所謂標準答案的提問, 但這才是真正教育的目的-培育有智慧跟美德的人。
但一個有智慧跟美德卻沒有信仰的人其實我認為也是危險的, 因為人性裡面有罪, 當一個沒有神的人靠著自己的知識或經驗取得智慧, 還有善行成為有美德的人, 非常的容易自我為義而陷入驕傲裡。
唯有在基督裡的智慧跟美德能站立得穩, 因為我們知道自己曾經是甚麼樣的人, 而如今是因著耶穌的義我們才能在神面前站立。
美德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少善行, 美德是因為我們渴望像基督。
所以當我在跟孩子或學生們討論為什麼要閱讀? 為什麼要了解時事? 國際議題? 為什麼要讀歷史? 我們除了知識的累積, 我想更關鍵也是必要傳遞給年輕人的訊息是如何成為人, 恢復神造人的目的與樣式。
因著這樣的信念, 我看世界跟歷史的眼光不再一樣, 我跟孩子自學的內容也再次被復興。我最近開始讓我的孩子重新做一本歷史 Timeline Book, 他們小時候只是把歷史事件的貼圖貼在對的時間軸上, 頂多寫一兩句話總結而已。這次, 我把從創世記到中古世紀重要的事件用提問的方式配合地圖整理出一個家用的教材, 每個提問的設計其實是希望我們能夠注意到歷史裡的細節, 前後順序, 讓我們更能看見神在歷史上的心意。
我兩天前跟老二在討論亞伯拉罕的故事, 提問問到亞伯拉罕是從甚麼地方來的? 根據經文當時哪裡光景如何? 如果亞伯拉罕在往迦南地的途中定居在這些拜偶像的地方, 他將會如何?
出乎我意外的, 孩子在他的Timeline 裡寫如果亞伯拉罕在往迦南地的途中定居在這些地方, 他有可能會被拜偶像的文化影響, 無法一心跟隨神。
藉由提問, 我們能更加瞭解神從吾珥乎召亞伯拉罕的心意…..
我們若能從歷史人物的經歷跟決定中找到連結, 從人的失敗與成功探討何謂真實的、莊重的、公正的、純潔的、可愛的、聲譽好的, 這些想法將在我們做關鍵決定, 面臨人生抉擇時給我們方向, 使我們越來越像基督。
我無法掌控我的孩子未來會成為甚麼樣子, 但身為母親, 我能做的也必須要做的是將腓力比書 4:8 的想法像宴席一樣擺在孩子的眼前, 我相信….當我們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了解人在罪中的光景, 看見神對世人的心意, 我們就是走在教育對的路上。
相關文章: 重新思考教育這件事